top of page

上學是一種很難玩的 RPG

  • Writer: Anne
    Anne
  • Feb 20, 2018
  • 4 min read

Updated: Feb 21, 2018



有時候我都很懷疑這是不是一個大規模的整人遊戲……


昭伶離我而去之後我的學期終於正式開始了(明明就已經開始一週。)結果上到第二學期,發現自己都還沒有好好介紹這邊的學校長什麼樣子!


我交換的學校是 Leiden University College The Hague,翻成中文就是萊登大學在海牙設ㄉ college。很廢的翻譯我知道,讓我解釋多一點。在荷蘭 college 的意思是不分系授課,也就是所謂的 liberal arts college。但是這所 college 又專注在 “facing global challenges” 上,所以授課內容大部分跟國際關係和公共政策有關。LUC 的學生大二之後可以選擇主修,包括 Human Diversity (這我真的翻不出來)、國際正義 International Justice、國際政治 World Politics、能源及永續發展 Earth, Energy and Sustainability、國際公共衛生 Global Public Health、政策經濟與發展 Governance, Economy and Development。聽起來都很炫炮對ㄅ對。他們算是 honors program,所以聽說要高中有念 IB 的人才能上,而且三年沒畢業就拿不到上面寫 honors 的畢業證書。可想而知,他們的課業壓力大約是台灣的五倍吧(嗚嗚嗚)每堂課都不超過 20 人、同學都很會發言,等於瘋狂上 seminar,害我很想念可以吃早餐和放空錄音的 lecture。


所以講完了這麼炫砲ㄉ一大串,我決定這個 block 只修一門 LUC 的課。


在繼續翻我白眼之前,再聽我解釋一下。LUC 是用 block 制,八週為一單位,每年有四個 block。每門課一個禮拜上兩次兩小時的 seminar,每個 seminar 前通常都要讀 20 頁起跳的文本。英文的。(所以我常常沒讀完,我道歉。)第八週 reading week 不上課,但是通常不是在寫期末報告就是在準備期末考。所以累的不止是上課,是堆積如山ㄉ作業量。


(^internet meme)


這個 block 選了 Transitional Justice,但我才剛入門三個禮拜所以沒有戰力XD 剛好我的印度室友在讀 Peace-building and Transitional Justice (PBTJ) 的碩士,她說他們都戲稱自己讀的是 Peanut Butter and Transitional Jelly。於是我決定叫這門課轉型果醬。


轉型果醬的教授是挪威人,而且是女生。surprise!我偷偷觀察過 LUC 學生的性別比,基本上女對男是 2:1,台大政治系的翻版。但是如果上了 World Politics 開的課,性別比就會上升到 1:1。Human Diversity 的課,看到男生的機率幾乎是零。上個 block 選了 Feminist Philosophy 女性主義哲學,班上的性別分布是一個直男、一個 gay,和十幾個女生。讓我驚訝的是,轉型果醬的性別分布跟女性主義哲學一模一樣。我想不出這兩堂課有什麼相似的性質,最有可能的原因應該還是 LUC 男生真的不多。學校的種族分布則是 90% 白人,一些亞洲人和一點點黑人,只看過一個穆斯林。LUC 的 diversity 真的比附近的萊登大學 Wijnhaven 校區(國際關係與組織等等主修的上課地點)單一太多了。話說回來,轉型果醬的班上有三個亞洲人和一個黑人,好多!大概是這堂課會吸引到會需要轉型正義國家的學生吧。


在荷蘭其實也感受到對於生活環境的重視。不論是 Wijnhaven 的建築或是 LUC 的大樓內部都長得像北歐樣品屋,空間寬敞、大面積的白、隨處可見落地窗。兩個地方的一樓甚至都有吧台,真的賣酒的吧台。二樓也都有短暫賣食物的 bar。LUC 的濃湯只要 0.8-0.9 歐,咖啡機的咖啡 0.4-0.6 歐不等,還有一些零食、energy bar 和飲料。每個讀書和上課空間都是社科院 level 的新,這裡的學生真的很幸福。一二年級的學生都住在樓上,而且大部分人都是單人房,房間裡也都長得像樣品屋。之前學校曾經發過一個 survey 調查學生怎麼去學校,選項有電車、火車、腳踏車、步行... 而 LUC 學生們,在「其他」的選項裡填入了電梯。住校、小班制和樣品屋品質讓這裡像是某種神秘的菁英學校。(其實就是)


另外還有一些我非常後來才意識到的事情,例如這是今天跟友人ㄉ對話...

...嘿對而且大家都準時到不行,三點的課三點開始,全部學生坐定。我現在已經進化到一個小時前會準備出門上學、20 分鐘前到校的地步了,不然太晚出門會得心臟病。


除了 LUC 的課之外,這學期幸運地加入了隔壁學校 KABK 和萊登合開的 Drawing 課程。KABK 的英文校名是 Royal Academy of Arts,終於實現了我在藝術學院上課的夢想。入學考試那天緊張到快神經失調,因為幾乎沒有作品集,大部分的塗鴉本子都放在台灣,只好臨時生出幾張小塗鴉。結果教授根本是自由派善良荷蘭人的極致,只是在玄關擺張桌子,然後很和善地跟每個人聊他們的作品集。想當然爾,每個人都被錄取了。KABK 的教室跟 LUC 完全是兩個極端:LUC 的教室和桌椅都是純白的,KABK 的教室和桌子無一處不是顏料,還有形形色色的桌椅。最好笑的是走廊放了微波爐,上面貼著一張便條:「Food Only」。好想知道大家還會放什麼進去ˊˇˋ


成功上到課的壓力還是蠻大的,因為同學不論無師自通還是科班出身的都超級厲害。教授其實上課也沒給什麼指示,純粹給個主題讓大家自由創作,一個一個跟同學聊創作,最後帶大家一個個讚美作品。說實在其實沒有系統性的教學,但至少花更多時間在繪畫上,也是一件好事。目前想上網找鉛筆/炭筆素描課程,如果大家有知道的求推薦(土下座)


有時候會覺得好氣又好笑,自己為什麼選到這麼操的學校。但後來想想,在據說是台灣的學術殿堂活了兩年,看著老爸當教授看了二十年,結果到了荷蘭被逼著讀一堆論文才知道走學術大概是怎麼一回事,也是一種幸運。更幸運的是,我終於知道自己對發展社科的抽象理論沒有太大的興趣XD 這絕對是我在台灣耍廢不會體會到的事 :-)


最後希望這學期平平安安地過去霸脫



Opmerkingen


ABOUT

Anne is an exchange student at Leiden University College The Hague.

Prior to her journey in Europe, she studie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er Passion ranges from graphic design, photography, post-rock music to cat videos.

© 2018 ANNE KUO

  • White Facebook Icon
  • White Instagram Icon
bottom of page